本类点击爬行
胡靖:城市化进程的悲欣交
胡靖:多哈回合的农业框架
胡靖:《寻乌调查》展现云
胡靖:农业的产业缺陷与非
胡靖:比较优势理论误导了
胡靖:蓦然回首,“本色”
胡靖:家庭承包经营早已名
胡 靖:峨嵋是唯一的
胡靖:付不起钱的文明路径
胡靖: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一
胡靖:四川已非天府之国
胡靖:兔年春节在广州
胡靖:新农村建设的俯仰之
胡靖:先保障,后股田
胡靖:以县镇化承载新生代
胡靖:为何要反感粮食安全
胡靖:能力不是户籍隔离制
胡 靖:悠然非南山
胡靖:贫困是农民的自然属
胡靖:农村土地湄潭模式渐
 

胡靖: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一个伪问题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4509





农业剩余劳动力可能是一个伪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自从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诞生以后,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就成为解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什么是剩余劳动力呢?一般的解释是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接近于零时的多出的劳动力。有不少学者根据剩余劳动力的概念提出了多种估计方法,并据此估计中国的剩余劳动力有1.5亿人、1.9亿人或2.5亿人。并且,认为如果农业剩余劳动力都就业了,中国的农业问题、工业化问题、现代化就迎刃而解了。按照这个道理,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就应该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并且应该至少是标准的适龄劳动人口。而留在农村的务农的劳动力就是非剩余劳动力,同样也是标准的适龄劳动力。





但是,2003-2004年笔者带领华南师范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的300多名本科大学生在广州的调查发现(参见胡靖等著《城市化之累与痛:广州民工调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除了正规的企业里有很多外来的打工仔、打工妹以外,还有很多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在广州觅食。他们多数是中年人、老人、妇女和儿童,年纪最大的逾80岁,年纪最小的78岁。其中有相当多的是非标准劳动力:60岁以上的老人或学龄儿童。这次调查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在中国几乎没有人愿意当农民。否则,那些妇女、老人和孩子为什么放着土地不种,偏要跑到广州当走鬼、拾垃圾呢?如果这些非标准劳动力都在往外跑,可以想象,在他们的家乡的农村,应该没有标准的劳动力可以留在家里务农了。也就是说,基本上没有非剩余劳动力了。





以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3个班本科大学生在广东河源龙川、紫金县3个村的住户调查证明了这个判断。因此,在政府对农业没有足够的补贴的背景下,所有的农村人口基本上都是潜在的城市化人口,所有的农业劳动力都是潜在的城镇产业工人。相信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目前还留在农村所谓的非剩余的劳动力基本上就是哪些实在跑不出去,或者说因为特殊原因现在跑不出去的农村人口。由于村里年轻人很少,他们一般被概括为386199部队,即妇女、孩子和老人。其实,18-40岁的妇女也大多跑出去了。在广东新塘镇的女工调查发现,这里的女性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其实还略多于男性农民工。至少女性的就业机会并不明显弱于男性。其原因就是现代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要求的是劳动者的劳动时间、耐心和认真态度,并不对劳动者的体力、爆发力强度有特别的要求。这就非常有利于女性劳动力的就业。因此,多数村庄里留下来的就是老人和孩子。他们也非真正的劳动力。





从理论上来讲,既然没有、或者没有人愿意成为非剩余劳动力,何来剩余劳动力呢?二元经济的理论分析框架存在问题。





胡靖(199519982003)建立的非对称核算理论探索、解释了其中的道理。





农业根深蒂固的产业缺陷,即生产周期与劳动周期严重的不一致导致了农业的专业劳动机会稀少、农民的兼业行为。兼业行为的艰辛,由于特殊的效率递减规律,并不能消除农民的贫困。农业的这种特征不会因为耕地规模的扩大而得到根本的改变(发达国家越是大农场越需要政府补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缺陷不仅会导致农民绝对贫困,饭都吃不饱,还会导致相对贫困,即生活水平永远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由于为为数不多的手工工业、社会服务业只能提供很少的专业就业机会,并且无法为农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机械支持。因此,农业生产率水平非常低下,剩余产品几乎不存在。面对这种苦境,农民无法用脚投票。天下产业一个样,几乎都是农业,无处可逃,因此只有无奈地呆在土地上,接受绝对贫困的一波又一波的折磨。丰年的时候勉强可以吃点饱饭,饿不死,此时人口就繁衍得很快。灾年时候就只有逃荒要饭,不想跑也得跑。快要饿死的时候要是有陈胜、吴广之类的农民英雄揭竿而起,就跟着造反,杀猪出谷,王朝更替。结果兵荒马乱又导致人口的迅速下降。在农业社会,历史就是这样一圈一圈地轮回。饥荒成为历史的常态。





但当历史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后,历史轮回的轨迹开始得到根本的改变。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不断释放充足的专业劳动机会。并且,快速发展的工业对农业产生了巨大的技术、机械支持,因此农业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从此爬出马尔萨斯陷阱。饥荒受到遏制。在这种新的生产力背景下,农民通过跑来摆脱农业苦境的愿望终于能够实现。于是,人口的城市化的大迁徙序幕就此拉开。城市化的进程其实可以理解为产业专业劳动对农业兼业劳动的替代。因此,工人的收入水平成倍提高。200多年过去了,发达国家的大迁徙终于闭幕,农业人口基本控制在5%以下。但你方唱罢我登台,中国在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开始了东方的城市化人口大迁徙。长达20多年的民工潮出现了。其本质上也是制造业、服务业的专业劳动对农业兼业来的那个的替代。其趋势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就像现在的打工仔、打工妹一样,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他们往外跑呢?在城镇的企业里,只要肯专业劳动,一般都能挣够了血汗钱。吃饭不成为问题,而且还有不少的积蓄。笔者曾经组织学生在广东牛仔裤生产重镇新塘镇进行女工劳动调查。发现这里的女工的劳动时间多在12小时左右,月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以上。年计件工资收入在2万元以上。这几乎相当于他们在家纯粹务农劳动的5倍以上。有谁愿意留下来成为非剩余劳动力呢?调查发现,年轻人要跑,他们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这些年轻人从小在尝过农业的贫困的苦头以后就不会畏惧城镇里任何艰苦的劳动。他们甚至可以在城镇的工作都没有确定的时候,就跑到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去寻找工作。而找到的工作中很多都是城里人不能忍受的脏、苦、累类型,如男性多数是去从事徒手搬运、挖沟、建筑、扫地、园艺、保安等苦力、半苦力工作,女性则不少去发廊、酒店、桑拿、按摩等场所从事色情或半色情的工作;中年人也要跑。他们要趁自己还有有体力的时候出来赚点钱为子女交学费或养老;老年人也要跑,只要能动弹,即使在城市捡垃圾,也可以比在家乡当农民挣得多。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10/9 23:33:57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