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钱有飞:湛江市雷州青年运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
刘旭:迟到的作业
程昊:读书笔记——曼瑟
许永桂:时代的悲剧--再
许永桂:南岭镇考察报告
吴勇浩:《动物精神》读书
王聪:公共事务治理之道
程昊:读书报告——公共事
许永桂:《叫魂——176
雷城乐:集体行动制度的演
许永桂:林毅夫《中国的奇
唐瑶:《中国的奇迹》读书
何婉虹:读《集体行动的逻
许永桂:读《资本论》论剩
许永桂:基于家庭联产承包
黄茜:暑期调研报告——河
雷城乐:拥抱合作——阿克
何婉虹:再读合作之《公共
汪丽君:《寻乌调查》读
 

许永桂: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一点感想

作者/来源:许永桂2014级研究生 点击次数: 2859


事实上,在关于中国经济的一般性质,传统中国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如何改革并未取得一致的看法而众说纷纭。从这本书<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我们看到林毅夫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探讨,其中有很多值得赞赏的地方,为我们解释了问题的所在,但是也难以避免夹杂了很多值得探讨的观点和分析方法,我们不能一味接受而人云亦云。但是,正是因为在这些问题上面的众说纷纭,才孕育了一大堆的学术观点和理论,进一步为我们理解问题的本质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书中,作者认为,改革前的中国社会,是在资金极度缺乏的资源约束下,走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发展道路,伴而来的是产品和要素价格的高度扭曲,资源分配的高度计划配置制度,以及没有自主选择权的高度微观经营机制这所谓的三位一体计划经济制度。在文中,作者做了如此的总结和概括,为我们形象生动并条分缕析地逐一阐明了这三位一体是如何分而总地形成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而如何有依据地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地推进中国传统经济地形成。对我们理解特定时期下特殊条件约束中中国经济机制的运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作者还利用了最为推崇的比较优势理论等西方经济发展规律来进一步论证了中国传统经济的缺陷和不合理,进而提出自己的主张,应该按照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的正确规律,跟着世界潮流走,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不忘比较了世界其他不发达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案例,通过实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这一切都看起来很是完美,我们忽然发现一个问题。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具体矛盾要具体分析。文中一下子抹杀了中国经济的独特性,犯了唯一般化、简单化倾向。


事实上,文中所提起的许多案例,比如亚洲四小龙,比如南美各经济体,无非都是为了做对比案例分析,进而为印证作者比较优势说而张目。


文中所涉及到的其实还有一般的产业发展规律,从早期的农牧业进而发展到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充分吸收剩余劳动力,其背后是劳动生产力提高带来了富余劳动力,轻纺工业正好满足了吸收剩余劳动力的特点,从而在社会再生产中不断积累资金,再发展重化工业,实现经济体的正常发育过程。


作者一再强调,在传统中国中违反产业发展的正常规律,强力扶持并不适合当时中国具体时空环境下的重化工业,带来了几十年的人民穷困潦倒,国家经济效率低下。诚然,作者所述说的许多并未扭曲事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但是我们仔细一想,其实问题的逻辑过程并不严密。通过流行的经济学说和历史上的事实案例论述,看似非常科学,实际上,存在很多漏洞难以让人满意,作者对中国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资源配置,企业微观经营体制等概括为三位一体,为我们理解传统中国经济的具体运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论证中的逻辑,无法做到切合具体的时空环境,尽管从纵向(时间),也从横向(其他经济体)做了比较完备的举证,许多错漏的地方,难以自圆其说。


作者所论述的三位一体的确是中国传统经济的结构,一直以来,改革的内容和框架,也是紧紧围绕这个三位一体而展开,未来如何突破,不是我们想讨论的问题。但是作者忽略一个问题是,在那个具体时空下所形成的三位一体体制,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无法做其他选择的选择。这并不是如作者所说,我们应该在当时就应该按照产业发展的正确发展规律演进,才是更好的选择。


因为现代的世界经济,除了个别国家如朝鲜,都是处于一种半开放的国际环境下,但是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世界的主题是革命与战争,在现代的我们心中,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剑拔弩张,光建国后,中国所面临的战争就在不断进行,从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到六十年代的中印自卫反击战以及苏联陈兵百万在中苏边境和珍宝岛战役等等,备战反战的气氛笼罩了很长时间,国际上又被封锁,酷似今日的朝鲜,但是朝鲜还有中国的输入,那是的中国所面对的局面比起今天的朝鲜还要严峻,同时为了输出世界革命,中国政府还在不断援助亚非拉(像阿尔及利亚等)等国家的革命运动,需要提供很多的资源。在资源非常匮乏和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在帝国主义环伺和战争威胁下,中国想要通过产业的自然发育而一步步积累资金进而到更高产业发展阶段其实是绝无可能的。在如此封闭和危险的情况下,发展重化工业是一个重要的国策,没有这个纲举目张,就没有中国自我的安全和保障。


发展重化工业,相对而言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不会像轻纺工业那么大,而且需要的资金反而更多,但是在被封锁的情况下,我们的选择是让更多的劳动力留在农村,发展农业,通过农业的剩余剥夺,来为重工业留足资金,为城市职工提供消费资料。所以户口制度的出现,就理所应当,这也就说明了,为何户口制度产生在一五期间的缘故。如果农民不愿意留在土地上,他们到处乱跑,那么,就无法按时按量更好地来剥夺农业的剩余价值,所以,户口的引进,还需要配合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的创造,一方面是堵,一方面是疏,把农民这头羊摁在农村土地上,使劲薅羊毛,来为重工业服务,是特定时期下必不可免的选择。所以需要剥夺农民的自由迁徙权,从而避免消耗更多的粮食和保障农业的剩余能够保障工业,也要让农民很难通过身份的转换变成小资产阶级,从而为稳定的农业产值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如果放在现在的环境下,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没有人权。但是在一个经济体面临很多的生死选择的时候,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选择。在迅速图强的需求面前,只有强力推行三位一体的体制,才能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从而为自身的强壮体质提供保障。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6/3/20 23:05:33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