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吴漪涵:读寻乌,所知所反思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170



读寻乌所知所反思

 

在胡老师的推荐下读了毛泽东的《寻乌调查》,读完了解了许多,也收获与反思了许多,这份调查报告内容的详实与写调查的毛泽东本人的严谨与一丝不苟是让我深深叹服的。下面先来简单归纳一下文章的结构与内容吧。这份调查报告共有五章,第一、二章篇幅较短,主要介绍了寻乌的政治区域划分和交通情况,作为一个引子接入后面在这些区域里展开寻乌商业土地调查情况的记录;第三章则使用了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寻乌的商业状况,详细地叙述了当地商品贸易的集散与流向,以及二十多个行业的商业具体状况;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寻乌的土地关系,将当地的地主进行了分类记录及详尽地记录了其剥削收租方式;最后引申出第五章——土地革命,叙述了土地革命中的分配土地的问题与具体方式。

 详细说说文章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几个地方吧。第一个地方应该是讲到寻乌商业时提到的娼妓行业,毛泽东抓住了嫖娼人的社会地位这一现象的变化——“十年之前商业兴盛的时代,商人嫖娼的多,豪绅次之,豪绅子弟(所谓少爷)很少插足。十年以来换了一个地位:豪绅嫖娼的最多,少爷次之,商人嫖的最少了。”而后分析出商人少嫖是受生意不行经济衰退的影响,豪绅替人打官司克扣乡下人, “毕业公司”等的学校兴起使离家嫖娼的少爷们也变多了。这些都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当时经济衰退下的社会矛盾,也为后面土地关系与斗争的问题做了个铺垫;而文章让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个点应该是第四章寻乌旧有土地关系里介绍的当地中小地主的放恶利行为,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高利贷”——“许多的农民把租交过,把债还清,就没有饭吃了。地主们收了那些租不肯出卖。过年了,农民急于得点谷子,地主把谷放出一部分,但不是卖而是借。因为借谷的利息是半年加五(早前的利率是‘钱加三谷加四’,近来谷息加四的少了,大多数都是加五),比卖的味道更多。”百分之五十的利息,地主将他们把多余的谷子“借出去”去压迫那些贫农,也难怪毛泽东在随后也分享了当地“要衫裤着去捞” 的黑色幽默,后面再说的“钱利”、“谷利”和“油利”等的高利剥削更能让人感受到当时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在当地贫民在重利低收而致的完全破产情况下大多无奈卖子的行为,收租债主还往往在贫民卖子后急匆匆赶往收账怕贫民将钱用掉后永远收不回账,只能说毛泽东在文章里写的“旧的社会关系,就是吃人关系”是十分准确的描述了。

 话说回来,我是在先读完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后读的《寻乌调查》,如果将前者比拟为是一张加入了摄影师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后所呈现的客观的照片,那么《寻乌调查》则更像是一个纪录片,一个几乎完全客观纪实的纪录片。胡靖老师一直向我们强调的“客观、准确与真实”这一研究调查工作的重点要求在这本调查里就被完美演绎了。

 说起来,我一直以来对毛泽东的印象都是停留在他“领袖”、“诗人”、“思想家”与“军事家”的标签上,他是荣誉的开国元勋,是豪情写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诗人,是毛泽东思想的创造者,却没想过他在做一个小地区的调查研究时是如此完全的客观与严谨,而在这份客观与严谨下所做出的调查报告是真实准确到可怕的地步的。在我印象中能够很详细准确地说出一个地区一些基本情况的是我父亲,观察入微记忆力很好的他能够很详实地与我介绍家乡小镇旧城区的具体布置,详细到哪条街是专贩百货用,到哪家粿条店的原骨汤底最纯正,到哪家店老板的孩子具体从事什么工作……但这与毛泽东对寻乌的调查是不一样的——我父亲是一个在我家乡出生,在我家乡成长生活多年的人,因此他能对我们镇子上的一些事物十分熟悉,提及时大多能侃侃而言,但说到十分具体的事,如问他哪家小卖铺的所有销售商品,他是肯定回答不上来的。那毛泽东呢,对于寻乌他是一个异地调查者的身份,但是在他的调查报告里对寻乌当地一些事物的调查是能详细到细微层面的,如第三章对寻乌商业门岭到梅县贸易的描写——“澄江圩每圩从门岭来的油约有四船(门岭肩挑到澄江下船),每船装油十二担,每担约值小洋三十元,每年以百圩计算,约值十五万元。”,这种细微到具体数字单位(每圩四船、每船十二担、每担小洋三十元、每年百圩与十五万元)与具体方式(肩挑)的调查是十分令人信服的。

调查如此严谨客观准确,这也不禁让我想起毛泽东军事家的身份。军事家本身就是在大多数事情上是十分严谨客观的,又或者可以说这份严谨与客观在毛泽东成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此事上应该是有一定作用的。在文章第三章寻乌城那节关于城市商业问题研究上毛泽东本人有表达这样的看法——“我们研究城市问题也是和研究农村问题一样,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于研究别个地方,于明了一般情况,便都很容易了。倘若走马看花,如某同志所谓‘到处只问一下子’,那便是一辈子也不能了解问题的深处。这种研究方法是显然不对的。”,由此也可以看见毛泽东本人对“研究透彻”必须倾注“全部精力”方式的推崇,而寻乌调查详尽的调查结果证明他做到了并完成得很好。

 而说到调查如此详细究竟有何用,这点在一开始阅读发现那么多细节性描写时我也有一定的质疑,但其实正如胡老师一直跟我们强调的“越详细越深刻”,这些细致性的描写是更富有真实性与参考价值的。如《寻乌调查》对寻乌水陆交通的描写,摘取一小段如下:“以石排下为中心,分为四条大路:一条经过吉潭(三十里)、澄江(六十里)、盘古隘,通筠门岭(一百一十里),为兴国、于都、会昌通广东的大路。一条经过县城(三十里)、三标(六十里)、太阳关,通安远城(一百四十里),为信丰、安远通梅县的大路。一条经过……另有几条小些的路:一条从澄江通安远挖补界之罗塘(三十里),再由罗塘南往下坝,北往门岭。一条从吉潭经小田、船肚、书园往平远(六十里)。一条从县城经大炉下、滋溪、剑溪、礼輋、赖地往武平(一百八十里)。一条从县城经上坪通安远南乡之胡山(六十里),再由胡山北往安远城(六十里),西往太平(三十六里)、鹅公圩(六十里)……”这里为避免引用的篇幅过大我将部分句子做了省略号处理。具体说来,就是毛泽东在介绍寻乌的陆地交通时是很详细地列出了每一条路具体经过哪个地方需要走具体多少里路,写出了每一个路经地也将数据详细到个位数,而且除了大路外毛泽东也将每一条小路的具体情况详尽地写了出来,同样是精确到个位的数据。不了解的人大概会如初读的我般质疑这详尽描写与每一条路都罗列出来的必要性,但后来我才得知这份调查除了在对寻乌的商业与土地研究上有作用外,在军事层面上也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如此详细的数据对于当时的行军策略与军事谋划等是具有很大作用的;又如文章对寻乌贸易、市场、农产品与手工制品面面俱到详尽的描写也有助于后期革命在此地的具体发展与管理,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后续关于土地的问题,所以越是详细客观准确的材料越有价值。

 “客观、准确与完整”,仔细说来这也是强调调查素材内容的重要性。最后回想下我自己此前做的一些社会实践调研,我们往往轻视调查素材内容的重要性,只知道分配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去简单收集下所需要的材料,而后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内容的分析上。现在回想,说到底,在素材都未准确完整的情况下我们再怎么进行我们所想象的全面的分析,受限于素材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也就是材料并不完整准确客观,所以我们的分析应该都是片面的。因而值得走入误区的我们注意的是勿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客观的分析很重要,但具有奠基作用的客观准确完整的素材内容的收集是更值得注意的。毛泽东所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关键就在于怎样去认真调查,而不是调查之后怎样去发言吧。

 14级经济班 吴漪涵 20140700158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6/12/20 18:46:14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