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宗智:走向从实践出发的
李培林:我研究村落终结的
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规范认
谭同学:楚镇的站所(1)
鲁迅:《祝福》
谭同学:楚镇的站所(2)
鲁迅:《故乡》
谭同学:近两年中国“三农
吕德文:村庄认同与新老传
苏拉密:制度性干旱
张五常:惊回首,感慨话千
学经管学院博士、硕士学位
乡村八记节选
北航一大学生的82小时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
黄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
朱云汉:台湾土地改革的得
费孝通:民族调查
柳宗元:捕蛇者说
庄孔韶:从《金翅》谈林耀
 

朱晓敏:褪下光华,只余真实开弦弓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4354

20080800312 

很早就听过《江村经济》的大名了,其在社会学和人类学专业具有很高的地位,作为必读作品之一。不过,之前也只是听闻其名,不曾与之“谋面”。如今,再有老师推荐这本书,也就尝试着一睹真容,不知是“闻名不如见面”,还是“相见争如不见”。

本文共有十六章,正文内容有十五章,详细地再现了开弦弓村农民的生产、消费、分配和交易等体系。作为一份调查报告,尽管费孝通先生说其写出江村经济存在很多偶然因素,但其选择的开弦弓村依然是具有典型性的一个代表,先生进行实地调查的太湖东南岸的开弦弓村是研究长江流域农村生活的一个很好的切片。此次调查在1936年进行,其书的体系较之《寻乌调查》更成熟、完善,从序言到正文内容,里面还有很多图表和照片,还有参考书目,这些一部分原因得益于调查工具的改进。但《江村经济》的数据比《寻乌调查》要少,而作为调查报告,数据是极其重要,毕竟数据才是最客观的。

如果说阅读《寻乌调查》给我的感觉如浏览《清明上河图》,那么阅读《江村经济》就给我欣赏一部小说(纪实小说)的感觉。

《江村经济》的语言朴实无华,深入浅出,不管是什么专业的读者都能读懂,并在其中有所收获。虽然现在距先生在开弦弓村做调查已有74年,不过其依然很有现实意义——不仅是作为一本社会调查的必读书目,而且其中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引人深思。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不期然与社会现状相联系。“中国越来越迫切需要这种知识,因为这个国家再也承担不起因失误而损耗任何财富和能量——纵然有最好的意图和理想的目的,如果一开始对变化的环境有错误的理解和看法,那么,计划也必定是错误的”。是的,中国现在是经济水平提高了,但只是国富民穷,政府在做决策前就更需要做好调查研究了,因为一旦出现可控失误,会引发人民对政府的更多不满。远的就不说了,就说广州电视塔,其身高计划是610米,而且也已经竣工了,可没多久就说由于电视塔位于新白云机场的一条航线下方,现在的610米的高度使飞机航行存在安全隐患。所以要降低大约10米的高度,而仅仅这10米,就耗资千万。此消息一出,群众一片哗然。难道在做决策时就没有认真的做点调查、分析吗?相信这次失误是可控失误的,但貌似决策者对调查研究不感冒,只要有新想法就足够。这使得政府的公信力再次大大地下降。所以,先生还是有先见之明呢!

《寻乌调查》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阶级分析方法,而《江村经济》则不然,其调查内容更多的关注村里的教育、婚姻、家庭和财产等方面,运用了微型社会学调查方法,更体现了人文关怀。读《寻乌调查》使我们看到了当时寻乌镇的整体商业、土地、阶级情况,而《江村经济》则更多由个体单位——家庭出发,由点构成面。研究方法各有所长,方法的不同主要是因为研究的对象、目的不同。

《江村经济》对开弦弓的描述也是详实的,令我们对当时的开弦弓村的情况,乃至习俗等都有了基本的认识。虽然开弦弓村早就被破坏了,但根据《江村经济》的描述,再对比现在的珠江流域的农村,我们依稀可以发现相隔半个世纪多的不同流域的农村的农耕文明有不少的共同之处。童养媳的存在(和促使其出现的因素)、“分家”、祭祀习俗等以及关于“灶神”的传说和归天时间都与我们这边的农村习俗大同小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中国的农耕文明生命力的顽强(毕竟两处的习俗都是从很久远的年代留传下来的)。不过关于丧葬习俗这方面,倒是纠正了我对中国农耕民族关于丧葬的认识。以前,我的认识是,中国农耕民族的丧葬都是有着“入土为安”的习俗,不过现在突然发现,开弦弓村往生者的棺材是不埋在地下的,而是放在地上桑树丛中,用砖和瓦盖起一个遮蔽棺材的小屋,如果买不起砖瓦的就用稻草搭成坟棚,这样就不会因埋葬而荒废土地了。这不仅暴露了我的孤陋寡闻,而且也再次告诫我不能“想当然”。另外,开弦弓村的农民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他们依然能做出现代经济学所信奉的经济人(理性人)的选择,所以,我想理性与否不是看其文化程度的高低和所掌握的信息是否充分,其实更多的是现实使然!

再有,我在读《江村经济》的时候也再次证明了一个观点。在课堂上,我们曾围绕调查报告应不应该在最后提出意见和建议而争论过。“在这种情况下,实地调查者必须尽可能全面地记录外来势力对村庄生活的影响,但他当然应该把对这些势力本身的进一步分析留给其他学科去完成。”或许在辩论时,我们忘了一个重要前提——这是一份调查报告。其实我之前也有这样一个认识,就是在每份调查报告后面都要有解决方案或者建议,而且还是重点,因为一切的调查研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嘛!但我们接受这样的认识,是因为现在的调查报告都是这样的。但存在是否就真的是合理的呢?鬼谷子,张子房,诸葛亮等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别忘了在他们做出决策前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探子得到信息。我们做调查报告的任务就如探子,重要的是要把要刺探的对象的情况详实,客观的记录下来,当你在记录的情况下不期然地想对策那只会影响你之后对一些信息的录入。你或许也可以做军师,但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毕竟一心二用总是不好的,何况做调查是一份细致、同样考功夫的工作呢!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0/10/21 8:38:36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