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冼颖瑜、梁丽霞、高燕兵:
刘柱强:返乡调查日记
陈浩鸿:liuheqai
董磊明:村将不村——湖北
黄宗智:舒尔茨理论的对错
李秀林等:黄石村的服务业
陆雪玲等:东江河上的平凡
薛雁等:黄石村外出打工调
陈彦涛等:琐碎的农村生活
严伟坚等:一个多种收入的
薛雁等:黄石村的外出打工
张威等:黄石村的医疗与医
张威等:黄石村的政治与
薛雁等:黄石村的加工业调
张威等:黄石村的农地与农
连滩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谌新民、杨永贵:民工短缺
郭璐:黄石之旅
林雨浩:西南村调查
高广成下乡日记2篇
 

张军:黄石调查随笔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509

太阳能热水器专卖店在地处粤北山区的这个乡村小镇,我发现这里竟然有太阳能热水器的专卖店。于是我就想这里的经济这么落后,会有谁买得起这么昂贵的东西呢?根据我们对农户骆大爷家年均收入的调查,即使大爷一年不花钱,也没有那个钱来买价值3000-4000元的太阳能热水器啊。这样的疑问一直在我的心中若隐若现——那些太阳能热水器的消费群体到底在哪里?而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否又暗示着社会大范围存在的一些问题呢?经过我的细心观察,我发现村子里有好几间别墅模样的房子上面赫然屹立着太阳能热水器。这与骆大爷家的那几间土砖瓦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过我的一番打听和考究,这几家人家的主人大都是当地一些当官的,或是出外经商的。如此鲜明的对比,似乎令我想起了些什么。没错,这不正是现代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现象的一个缩影吗?现在社会上就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说现在的社会开始重现过去旧社会的地主时期。有钱人拿钱去生钱,搞房地产投资,搞产品开发,搞批发生意等等,不出几年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结果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则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一栋高楼大厦的问世少不了农民工的心血与汗水,但每个农民工得到的报酬竟然还不够一块装饰瓷砖的价值,虽然工资还可以维持基本生活,但若遇到例如生病,上大学等这样的大事件,看似红火的日子则被击得粉碎。所以太阳能热水器专卖店在穷乡僻壤的黄石小镇的出现,大家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认为这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体现。作为大学生应该深入地去考虑在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一些内在的问题,而且去深思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以上仅代表本人的一点愚见,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吗?但我想说,根据我生活在农村18年的经验,现在的农村经济还不至于达到普及太阳能热水器的水平。这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肯定是一个社会问题的缩影,而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表面现象那么简单,因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农村真的还未发展到那个水平。 大学生公务员的抉择——乡村那天好像是星期四的傍晚时分,我们在镇政府的食堂吃过了晚餐。这时有一个跟我们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主动过来和我们搭讪。原来这位年轻人是黄石镇镇政府的一名基层公务员,他曾经有着和我们今天一样光荣的身份,那就是大学生,而且是广东的名牌高校的毕业生。他和我们谈了很多,与其说和他谈了很多,倒不如说我问了很多。因为一切都在我的好奇追问下完成了交谈。我首先郁闷的是——为什么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会选择到广东的粤北山区就业?这位年轻人为我解释了其中的缘由,我对他的解释非常满意而且似乎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是这样子的,现在的社会的就业形势越来越来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就业,在择业的徘徊期不仅荒废了光阴,而且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开始动摇,如其坐以待毙,倒不如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这位年轻人就是这样子想的,而且他现在也是这样子做的。最令我惊讶的是今年和他一同参加这个乡村公务员职位竞聘的大学毕业生竟有几千人,这几千人中并不乏重点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华师)的毕业生。为什么我会如此惊讶呢?因为在我的意识里,大学毕业生是如此的抢手,尤其是像我们这些重点本科大学的大学生,而为何今天会沦落到为了一个乡村公务员的职位争个不罢方休。而且在我周围同学的呼声中也是充满了对现今就业形势的一番曲解(认为毕业后都要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就业,宁可晚点就业,也不愿意到边远山区就业)。原来一直在书本上只能看到的毕业大学生深入到祖国边疆地区就业的现象,已在广东的粤北山区有了初期样品,而且今天我是在现实中看到了这样的样品。这在我的思维意识里引起了一番碰撞,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对未来就业的科学定位。其实我们更深一层地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这已不再是我一个人应该改变的观念。而是在社会的总体就业趋势下,所有的在校大学生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所有高校负责层面应该加以引导的一项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大门已经向所有的高校大学毕业生敞开,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建设也越来越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支持。 乡村早点店我的日记中已有所记录,那就是我们的早餐是自行解决的,而我们每天早上都是到镇上的唯一一家福建人开的早点店吃些早点。也许有人就会问这不是广东吗,怎么广东人不做生意,反倒福建人跑来啦?我也是同样的纳闷,于是趁着吃早餐的时间,我们就和老板闲聊起来。原来个中缘由是这样的,本来一年以前,在这里是有一家由广东人开的早点店的。而且当时也是镇上唯一的一家早点店,生意还过得去。现在的这家福建人开的早点店的老板是有亲戚在黄石镇当地,这是这家福建老板到这里开店的导火线。据悉,福建老板在开店之前,有做过市场调查,他曾事先到广东老板的早点店吃过几餐,发现广东老板的手艺不怎么样(即比他的手艺差得多),而且那时广东老板店里的生意还不差,消费群体主要是黄石中学的学生。因为那里的学生大多是在学校住宿的,早餐大多是自行解决,于是很多学生就选择了镇上唯一的这间早点店。于是福建老板决定在这里投资,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且有自己的市场。自从福建老板来了这个镇上之后,不出半个月,那个广东老板的店就关门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广东老板的手艺明显差于福建老板,而且福建老板的早点卖得更加便宜。而市场的消费群体只能允许一家早点店的存活(即市场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所以也就有了福建老板在广东做生意的那一幕。福建老板的包点店不像城市的包点店,这家包点店的商品品种仅有几种实用的(即较多人需要的),主要专卖云吞,蒸饺,馒头,莲蓉包,萝卜包,拉面六个品种。价格十分的实惠,云吞,饺子,拉面均为大碗2元,小碗1.5元;馒头,莲蓉包,萝卜包均为1元4个。包点店一般是主要经营早餐,而中餐,晚餐则是附带(即消费群体极小,但又不好意思拒绝)。店里的员工主要有两名,分别为老板和他的妻子。老板主要负责做包点,而老板的妻子则负责蒸熟包点以及招呼客人。老板的店是租来的,但店租不贵,一个月大概300元左右。通过对这个包点店的了解,我发现这个小小的包点店就像一个小型工厂,有他的生产模式,销售模式,且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而作为研究经济的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表面上的福建老板在广东开早点店的简单现象。我们是否会发现,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不再像过去那样市场的局限性很大。今天的市场越来越对外开放,福建人可以到广东开店,广东人也一样可以到福建去开店。不仅仅广东与福建两个省是如此,其他省份之间也是如此。只要你有你的一套经营模式,有你自己的市场,有你自己的竞争优势,你就可以走出区域的局限性,去寻找更多的市场份额。通过对黄石镇的福建老板开的早点店的调研,我发现乡村的市场经济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放和改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又何尝不是一种具体体现。 古老的渡船行业黄石镇处于广东三大江之一——东江上游,是粤北地区的一个山区小镇。而东江正好从黄石镇的辖区中部流过,把黄石镇分成两半。而镇政府所在地正是一个镇的商业中心所在地,所以每当赶集的时候四面八方的顾客便会聚集而来。而处于东江对岸的村民则需坐船过来,于是在这里就还保存了渡船这个行业。对此比较古老的船夫渡船行业,激发了我的极大兴趣。于是我亲自去坐了回船,顺便了解了一下这个渡船行业的经营模式。我坐上了镇上唯一一艘用来载客的机船,在坐船的过程中,我趁机和船长搭讪起来。从船长的口中,我获悉这艘船其实是属于政府的,而船长则是私人承包这艘船,每月上缴一定的费用给政府。这种经营模式不正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吗?然后我又询问了有关这艘船每行驶一趟到对岸,大概需要耗费多少柴油?船长告诉我大概需要半斤柴油,而每斤柴油的价格是4元多,即意味着每行驶一趟到对岸就需要2元的成本。由此船长制定出他的一套经营理念,平时只有一个人过江的,则要求此人包船(每趟5元)。若是5个至10个人左右的则每人1元过江。若是遇到赶集的时候,则是渡船的高峰期,每趟均有20至40个人左右,此时船长则调低价格(0.5元/人)。船长说只要符合这套规则的生意他都会接,因为每个月上缴政府的费用是固定不变的(即固定成本不变),所以他要保证船时刻都在赢利,不要浪费了对固定成本的投入。古老的渡船行业同样体现了现代的市场运行规则,同样有它的一套经营模式。 06金融 张军 20060705305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7/1/13 21:57:18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