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冼颖瑜、梁丽霞、高燕兵:
刘柱强:返乡调查日记
陈浩鸿:liuheqai
董磊明:村将不村——湖北
黄宗智:舒尔茨理论的对错
李秀林等:黄石村的服务业
陆雪玲等:东江河上的平凡
薛雁等:黄石村外出打工调
陈彦涛等:琐碎的农村生活
严伟坚等:一个多种收入的
薛雁等:黄石村的外出打工
张威等:黄石村的医疗与医
张威等:黄石村的政治与
薛雁等:黄石村的加工业调
张威等:黄石村的农地与农
连滩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谌新民、杨永贵:民工短缺
郭璐:黄石之旅
林雨浩:西南村调查
高广成下乡日记2篇
 

黄旖婷:学者之思 历史之光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944

学者之思 历史之光 ——读《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有感 06级人力资源管理 黄旖婷 20060703603 开弦弓,太湖东岸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因村边一条清河弯弯的像一张拉紧了弦的弓,由此得名。这样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却从1936年改变,进而让世人透过它看到了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这一年,一个叫费孝通的年轻学生来到村里,从此,开弦弓村另一个名字——江村,被誉为中国农村的首选标本而名扬海外。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是一部在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的著作,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跨越过三十年的历史鸿沟,今日将这一旧书读来,我却惊讶于它给予的丝毫没有落后与过时的感觉。若说从《寻乌调查》中我学到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细致的调查深度,那么,从这一本《江村经济》中,我看到的却是一种深刻的甚至超越了历史进展的学者之思,教人不得不为费孝通先生独到的思考角度而折服。进入开弦弓村也许是始于偶然,但这样一本著作的诞生,却是必然。费先生曾说我认为我这一生的目标是了解中国社会。……要正确的认识中国,必须首先认识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就是循着这一种抓住了中国社会本质与要害的思路,费先生在农村调查这一条路上走得愈远愈深,不仅仅从社会学角度来实证考察中国农村社区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过程,更是从理论的高度阐述了经济生活与社会结构的相互作用。深刻揭示着社会变迁的动因和问题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就我看来,费先生对村落的调查很全面,描写也是很生动,以科学和真实的手法描述了江南水乡农民的日常生活,社区关系,农业生产,工业与贸易和经济生活。另外还提供了清晰的照片、明了的示意图或图表。具体资料、数据和明晰的描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协调。根据书本的描述,读者很自然地被带入故事发生的地点:开弦弓村。费先生由地理区域、经济背景、土地与交通、村里的人(年龄、职业、文化特征)等概述入手,深入解剖了作为亲属关系体系的家的类型、后代延续、人口控制、子女教育、婚姻、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的扩展等社区最小核心单位的状况,以及作为地域性关系纽带的户与村、保甲制、职业分化和经济生活,接着以大量篇幅描述这一村落各色人等的生产(贸易、消费、分配体系),最后,由以上建立于大量数据基础上的叙述得出结论,即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中国农村的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最终得出一个创造性观点——以恢复中国农村企业(副业),增加农民收入来解决中国的农村和土地问题。费先生将此总结为人多地少,农工相辅。这一观点在当时受到了学术界的激烈批评,甚至一度使费先生失去了关注开弦弓村的机会。然而,经过历史的验证,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费先生20世纪三十年代发展农村工业的学术主张最终成为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星火燎原的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的热潮。甚至于,九十年代乡镇企业中的股份合作制,其组织与分配形式上,与开弦弓村生丝合作社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由此可见,费先生对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他独特而超前的视角与研究方法,使得《江村经济》成为了并不是一本消逝了的历史的记录,而是将以百万人民的鲜血写成的世界历史新篇章的序言。当我为费先生的超前思考而赞叹的时候,却也无法忽视他明智的微型研究方法,这对于作为一个刚入社会调查大门的大学生而言,其实更加具有学习意义。费先生所调查的开弦弓村只是万千中国乡村中的一个,但许多中国的农村由于所处条件的相同,在结构和所具有的文化方式上和开弦弓村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它固然不是中国全部农村的典型,但也不失为许多中国农村所共同的类型和模型,因而可以用一种微型社会学的方法去收集中国各地农村的''''类型''''和''''模型'''',而达到接近中国农村社会文化的全面认识。这样的一种微型研究方法,当我们在讨论到一些社会现象的深层原因(常常上升到整个社会转型或文化积淀)或涉及宏观研究时,往往由于经费或时间等种种原因显得捉襟见肘。其实,费先生这一方法就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一条捷径。与单纯的思辩研究相比,它更有说服力、更客观;与文献分析相比,研究者得以拿到一手资料,有真实的主观认知;与全面调查相比,它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且结论有相当的代表性,可谓一举三得。不过,在佩服之余,不得不说这种微型研究方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对研究者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固然,对自己熟悉地区进行的调查在语言、获得对方信赖乃至前期准备工作上是有一定优势,但它要求研究者必须拥有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眼光,能够在融入当地人生活的基础上保持客观的公正性并毫无隐晦的揭示出问题的所在。最为困难的还在于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无法保证所在地居民免受观察者自身影响。此外,再典型的个别也不能完全代表整体,因此我们在进行此类研究,尤其是从个体推演整体时应当慎而又慎,注意到其中的差别。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8/5/26 23:37:48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