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陈嘉明:真知灼见,来自实践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2164

真知灼见,来自实践


09物流   陈嘉明  20090800286


        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处在风雨飘摇的中国,似乎注定着将与一个名字紧密联系起来,而在那之后,民族看到了希望,一个国家也仿佛找到了方向,这个名字便是:毛泽东。一个来自农村出身平凡的人,在那样战火纷飞的年代,几乎凭借着一个人的智慧和谋略,把满是断壁残垣的神州大地凝聚到了一起,让中华儿女真正当家做了主人。毛泽东当之无愧为一代伟人,他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统一,这一载入史册的壮举,不仅与其与生俱来的果敢和胆识紧密相关,而且与其正确地吸取了科学的马列主义有关,更是其在不断地实践中酝酿智慧的结晶。毫无疑问,毛泽东对于革命年代的中国农村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的嗅觉,同样是因为他深入地了解了农村的状况。其中,在开始土地革命的前期,于1930年5月所作的江西省寻乌县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即《寻乌调查》,对认清中国农村和小城市的经济状况,为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正是真知灼见,来自实践的实证例子之一。


       《寻乌调查》全文篇幅七万余字,总共分成五章,第一二三章分别介绍了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和商业状况,后两章则是土地关系和土地革命情况。在读了《寻乌调查》后,我感受较深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整个调查报告用非常客观的角度向人们展现寻乌的状况,用语则是毛泽东独特的风格——语言朴实平淡,但仔细读来却不乏深刻,仿佛与人亲切交谈,自然而然会有一种美的享受。第二个方面,《寻乌调查》记录了大量详实的数据,从实际出发,让这个报告能够以最原始的角度去反映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此举非常难得,也让我由衷佩服毛泽东对待实践调查的态度和超强的调查能力。

       第一方面是《寻乌调查》通篇用语言简意赅,没有太多冗长的句子,简短的词句看似断断续续,实则联系紧密,让读者很清晰地了解到情况,细细评味恍若身临其境地做调查。例如在第三章第二节,介绍安远到梅县的生意中的一段,原文是这样的:“鸡每天走寻乌通过的,安远来的是大宗,也还有小部分走门岭来。每天少也有一百担,多的到百三十担。每担六十斤,以每天百担计,六千斤。鸡贩子由唐江一带一直挑到梅县城或新铺圩(由寻乌走大柘去新铺下船,直往松口,不经梅县)发卖,每斤价五毛(寻乌鸡价每斤四毛)。每天六千斤,共值三千元。每年三百六十天,共值一百零八万元。梅县鸡行卖与松口,每斤价七毛以上,可谓大赚其钱。”这一小段陈述里面有很多个句子,但是思路很清晰,而且句句之间环环相扣,没有多余的修饰,反复仔细读来确是那么亲切,仿佛就身临其境地在寻乌贩卖着鸡。不难看出,其用词造句朴实无华,但却朗朗上口。又如第三章第八节里面第五个目里介绍“豆”的一段里,原文有一小段是这样的:“何子贞是本城人,住在东门外,小时很苦,平远中学毕业,河南矿务学校读了两年,回来当小学教师,当了八九年,古柏、潘丽都是他的学生。民国十六年清党前后,古、潘等领导的“合作社派”,和何子贞领导的“新寻派”发生冲突。民国十六年四月打一仗。民国十七年,三二五暴动把何子贞赶跑。四月,何子贞恢复势力,大出头,大罚革命派的款子,后来又做公安局长、警察队长,渐渐发了些财,在近郊买了田地。他在民国十四年以前,即没有与合作社派冲突以前,是代表商业资本势力的,起始组织“留粤学友会”,开办平民义学,时在民国十年。民国十四年六月,合作社派在县城开大会,革命派势力长起来,何便与封建豪绅妥协,并且取得了对封建派的领导地位,成为寻乌最恶劣的反动首领。这次红军到寻乌,他才率领警察队(靖卫团〔14〕)逃往项山。”短短三百四十多字就呈现了一个豆行老板的故事,而且来龙去脉清晰可见,在阅读的时候宛如耳边响起娓娓道来的声音。诸如此类的平实但不乏深刻的词句遍布整篇报告,让人读来甚是舒畅。
        第二方面是毛泽东在做调查时科学地把握住了方向,《寻乌调查》以完整客观的旁观者的角度去认识现状,不带有主观色彩,这让报告颇具说服力,也让读者能够以最接近事实的角度去了解真实的情况。《寻乌调查》给我最大的震撼之一就是其记录的详实的数据,在我原本的想法里,很多数据几乎是不可能调查得到的,但是毛主席做到了,这并不表示他是什么具有超能力的神,而是他一丝不苟尊重事实、坚持不懈的成果。在数据这一点上,相信看过《寻乌调查》的人都能达成共识,那就是数据海量并且详细到具体的物件上。例如,“米”“平均每担价八元”,“茶”“每斤价五毛”,“纸”“每担价八元”……这些具体详实的数据不胜枚举,使得整篇调查内容充实,极具价值。还有,《寻乌调查》里面很多地方是直接引用材料的,这也使得调查显得生动而真实。例如“禾头根下毛饭吃”,“暗好学堂”,“吗个都唔问”,“你的谷子还了我来!”,“几多子家门都了了,你这几根子狗骨气力都唔掼?”等等。这些直接引用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调查报告显得生动活泼,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在与当事人在对话。总之,所有的词句都指向着一种旁观者的客观态度,这正是做调查应该有的方向,让事实客观地呈现,不加作者主观色彩,也正如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总而言之,《寻乌调查》之所以成为一篇好的调查报告,离不开作者毛泽东的正确方法,更离不开其深入实地的行为和注重实践的态度,俗话说的好:真知灼见,来自实践。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1/10/27 9:24:52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