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谢达媛: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读《寻乌调查》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519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0700020谢达媛

《寻乌调查》读书笔记

       以前读过的调查报告虽然不多,但也有好几份,而像《寻乌调查》这样特别的调查报告却还是第一次遇到。《寻乌调查》几乎推翻了以往我对调查报告的认识,读完之后,我一直在想,一份好的调查报告,究竟该是怎样的?

        首先,是《寻乌调查》这篇调查报告的结构。要不是胡老师早早地告诉我这是一篇调查报告,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寻乌调查》归入调查报告这一类的文献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总是习惯把调查报告分成“调查方法”“调查发现”“调查结论”这几部分来写,而“调查方法”,说来说去,无非就是“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调查结论”往往也是已有的说法,并没有什么新意。《寻乌调查》并没有刻意用篇幅来讲明所用的调查方法,也没有在结尾处写出结论提出建议,全文写的都是调查所见所闻,即发现部分,从政治区划,交通,商业,社会风俗,土地制度各个方面,尽其所能呈现寻乌这个地方的生活。所以,像我这种习惯了读固定结构调查报告的读者,往往忽略了《寻乌调查》是一份调查报告的事实,而易把《寻乌调查》当成一般的记录所见所闻的文章。那么,调查报告是否需要遵循固定的结构?是否需要着重分析和下结论?我记得胡老师上课的时候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以此教导我们明白,好的调查报告不需要分析和下结论。调查的实质在于发现,在于真实地反映,把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事实呈现出来比不着边际地讲大道理下结论要有意义得多。想想自己以前所写的调查报告,结尾的结论甚至超过了调查发现的部分,不免本末倒置了。这也是我读《寻乌调查》最大的收获,调查报告没有所谓的固定格式,没必要分析和下结论,一份调查报告最重要的在于其发现,在于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其次,《寻乌调查》用到的数据相当多。说《寻乌调查》里每一句话,特别是前面介绍交通和商业部分的每一句话都含有数字绝对不过分。比如介绍交通情况时有这么一句话“以石排下为中心,分为四条大路:一条经过吉潭(三十里)、澄江(六十里)、盘古隘,通筠门岭(一百一十里),为兴国、于都、会昌通广东的大路。”短短一句话便包含了四个数字,再如,介绍寻乌商业状况,提到茶的时候讲到“每圩约输出二十担(每担七十斤),每年百圩输出二千担,共一十四万斤,每斤价五毛,共值七万元。”这一句话里竟然包含了七个数字。而像这样的句子在《寻乌调查》前半部分比比皆是,《寻乌调查》用具体的数字构建起整篇文章,把每一段路程,每一项交易,茶,米,油,盐,纸等等,小至交易单位大至每年所得都介绍得清清楚楚。看完《寻乌调查》,即使从来没到过寻乌的商人,也可以清清楚楚了解寻乌的商业状况而信心满怀地在寻乌做生意吧。数字是最准确而直观的,我惊讶于《寻乌调查》可以得到如此多的数据,并且坚持用数据描述。调查报告就应该像《寻乌调查》一样,坚持用数据说话,而不应该在缺少数据的时候模模糊糊描述或者过多地修饰,这样只能写出华而不实的调查报告来。能够获取到这么多的数据,这也是《寻乌调查》最可贵的地方。

      《寻乌调查》还特别重视发生在寻常百姓身上的故事。在《寻乌调查》这篇调查报告中,出现的人名相当多,而且还有关于这些人物经历,生活情况的描述。比如,在介绍寻乌潮盐的经营情况时,有这么一段话“汇通店主钟周瑞是个地主(开盐行的只有他是地主)。店子开在东门城内,家住在南门城外。有二百二十石谷田,每年收获两季,每季出谷二百二十担,一季完全交租,一季农民得着。他家里有个老婆,三个奶子(儿子),三个新妇(媳妇),一个等郎嫂(买来的,五岁了,因为她现在并没有郎,还要等着她老板娘把郎生下来,故叫等郎嫂,别处叫做童养媳),连他自己,共九个人吃饭。没有雇店员。他自己指挥他的奶子、新妇做事。这是城里第一个‘资本家’。”虽然没有明明白白的讲出来,但是,从对“钟周瑞”这个人的描述中,便可以了解到那个时候寻乌仍然存在“童养媳”以及人与人之间地位不平等这样的社会现实。《寻乌调查》用了不少笔墨讲述了寻乌人的故事,就好像给了文章生命一样,一个个人物故事讲述着历史,讲述着那里的生活。每一个小人物身上都有一段故事,每一个人物的经历都是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缩影。这也是《寻乌调查》教会我的,在调查中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难得的资料来源,要重视他们的生活和经历。

       最后,《寻乌调查》提供的信息量极大。从政治区域划分,从交通方面每一条道路的介绍,从商业中茶,油,米等等行业的描述,再到人口,文化,土地改革,《寻乌调查》都详细地进行了描述。这样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但是毛泽东却做到了,这也是《寻乌调查》出色的地方。对比现在我们所作的调查报告,往往也有一万多字,但所能提供的信息却少得可怜,我们,大概都忘了做一份调查报告的初衷了。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4/11/18 23:21:44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