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文佳辉:脉络清晰——读《寻乌调查》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851

                                                            

 

读《寻乌调查》有感

      在胡老师的强烈“要求”下,我终于看完了毛泽东的这篇《寻乌调查》,一开始我是很反对花时间去看这些陈旧的经济调查报告的,因为我认为既然是经济调查就应该有一个时效性在里面,即这篇文章是对我们当今工作或者生活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读物,但是当我一开始带着不耐烦的心情去看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我不自不觉的就把整篇都看完了,而且还意犹未尽地将后面的注释给看了个遍,整个过程我的不耐烦逐渐转变成了饥渴,那种对于下文将要出现的内容的渴望与探索,低俗的比喻,如同一个性感的女神在你面前一样,撩拨着你的心,让你神魂颠倒,不禁想去与她进行深入的了解。虽然我只读了一遍,但是我不敢说我完全看懂了《寻乌调查》,顶多十分之一,但初步也有了一些看法,我觉得要想真正了解整篇文章,没有如胡老师那样持之以恒的态度,大体是不行的。接下来我就谈谈我的感想吧,不多,也不精,不喜勿吐。

      先从报告的结构上来看吧,从这里就能看出毛泽东逻辑思维的慎密程度,每一章节都承上启下,环环相扣的,一些看似不大相关的地方,实际都暗藏玄机。报告一开始就交代了调查内容的来源出处,接下来就是寻乌的政治划分,交通情况,再到商业,商业这一部分是重点,整篇文章大概花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去详细地讲述,再之后就到了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以此引申出寻乌的土地斗争,整篇报告的脉络清晰,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一开始毛泽东说自己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他是谦虚的,又或者可以说他严谨的态度是比一般的调查商业状况的人要认真的多。五个大章节下又划分出了更多的小分支去填补说明,这样,一棵参天大树完整的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有主干,有分支,有枝桠更有茂密的树叶。《寻乌调查》从结构上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接下来感触最深的地方到了,就是它的内容上,读完寻乌调查,你可以发现即使是一名小学生,只要认得全字,都基本上能看得懂,这是毛泽东写这篇调查报告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用最浅显易懂的东西来阐述了整个寻乌的经济政治文明,而且对于该篇文章的客观真实性,你是完全没法去质疑它的,毛的这种叙事手法,生动客观地将当时寻乌发生的一切都展现在了我的面前,如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到了1930年的中国,见证了当时地主们的狡诈恶劣,贫农们的低泣呻吟,一幕幕剥削与被剥削的血腥场面。里面令我有感触的地方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就以以下几个最印象深刻的点来说说吧。第一,第四章寻乌旧有土地关系里面的寻乌文化,里面讲到小地主的放恶利行为,即现在的放高利贷,他们很多都是“加五”即百分之五十的利息,他们把多余的谷子卖了钱之后就放出去,有些甚至直接把谷子放出去,压迫那些贫农,夏收收本,冬收收利,从这里不难看出当时的底层人民生活有多么的艰难,虽说底层人民的人数占大多数,但也抵不上地主阶级的各种剥削与压榨,当时的阶级斗争已经处于一个爆发点了,红军的理念顺应了民心,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也就预示了最后的胜利。第二个就是讲到寻乌商业时提到的娼妓行业,毛泽东居然将所有的娼妓名号都记录了下来,同时连嫖娼的人的社会地位也了解的一清二楚,十几年前商业繁盛时代的商人嫖娼最多,到当时的豪绅嫖娼最多,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局面从稳定到动荡,也反映了当时商业低迷,官员腐败,有足够的资本跟时间去进行这些荒淫的活动。后面毛泽东还点出了豪绅嫖资是从打官司那里克扣下来的,从这里再一次认识到了毛的无所不能,我很难理解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如何将一个嫖娼行业了解的如此透彻,而且时间耗时也短,就算放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让我们去了解东莞的地下性交易活动也不见得有毛泽东这里厉害。不单止这一点,从中我还感受到了调查一件事情,要从多个视角去观察,像毛泽东这样,从娼妓,嫖客以及第三者的不同角度去剖析这个行业内在的东西,这个方法是很值得我们现在学习,这也是我认为为什么这篇过去的经济调查报告,仍适合我们现在乃至将来都要去认真研读的原因之一。第三,第四章里面“卖奶子”这一情节也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为什么要卖奶子呢?奶子就是儿子的意思,中华有句古话叫“虎毒不食儿”,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况才能让一个人需要去卖自己的儿子呢!没错,就是整个家庭的生活。从里面得知,毛泽东调查的每个村子都有卖奶子的行为,只是多跟少的问题,从前文可以得知,当时借钱的利息都是非常高的,利上加利,这样的话,一辈子都还不起,而且债主又追的紧,家里又没钱吃饭和还债,这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卖老婆跟儿子,但是由于老婆是劳动力之一,所以主要卖的都是儿子,而且都是3.4岁的小孩,男孩居多,因为这个年纪容易养得熟,而且卖的价格也高,还债之后一般都还有剩余能够拿来填饱肚子,维持生计。从这里可以得知,当时的穷人生活是有多么的悲惨!吃不饱,穿不好,连老婆孩子都保不住,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没有人情可讲,对别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估计这就是当时富人们的想法吧。拿当时跟现在作对比,突然感觉我们是那么的幸福,起码不用担心吃穿,不像旧社会,连自己的都不是自己的,像商品一样被买卖。这也得感谢共产党,感谢毛泽东,不是他们,估计也就没有了现在的我们,跟现在的生活了。 

    回归正题,以上三个点就是我觉得比较有感触的,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就不啰嗦了,总结起来,这篇《寻乌调查》,无论从客观真实性,有效性,还是严谨性来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报告,也难怪如此深得胡老师的推崇啊,我感觉以后的师弟师妹,如果有幸看到我的这篇读书笔记,也应该花点时间去看看这篇调查报告,迫于交作业的deadline日益迫近,所以我才读了一遍就匆忙写下了这篇感谢,不然我会看多几遍才写的,因为我感觉还有很多的地方没有梳理好。如果你们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或者疑问的地方,非常欢迎跟我一起交流探讨,共同将这篇《寻乌调查》未曾发掘的地方都发掘出来。

 

 

                                                 文佳辉 20120700166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4/11/30 18:33:24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