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何俊锐:何以寻乌?何以江村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956

费先生的理想之路

费孝通先生是出于什么样的初衷来撰写这部《江村经济》的呢?

费先生在《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中谈到,“我这一生有个主题,就是‘志在富民’。它是从我学术工作中产生出来的,我的学术工作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基于当时的历史现实,中国内忧外患,一方面面临着日本的侵略,另一外面国共在政治上还在对峙阶段。而农民在中国是最大的一部分人,他们的基本问题,就是吃饭穿衣的问题,内忧外患使他们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陷入不足温饱的极端贫困境地。由此,当时的历史现实让费老产生了尽力使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使命感,同时也坚定了他“志在富民”的信念。随后,在他的学术研究中,更多地围绕着农村经济开展。《江村经济》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江村经济》的现实意义

纵观全书,给予我们现实学习的有三个亮点,第一,研究的对象。结合上述所言,《江村经济》是基于对中国农村经济的探讨。费老的意图即是在当时找一个代表性的村庄,来代表国内农业以及其如何向工业发展的现状。因而,费老选择了他的故乡,江苏省吴江县。江村在这里指的是开弦弓村,它是江苏省吴江县庙港镇的一个村。在全文开始的时候有说过选取一个村庄的理由:“弗思博士说,应当‘以一个村子作研究中心来考察村民们相互间的关系,如亲属的词汇、权力的分配、经济的组织、宗教的皈依以及其他种种社会联系,并进而观察这种中社会关系相互影响,如何综合以决定这社区的合作生活。’”而且,在文中也说到了选取调查区域的理由:开弦弓村是中国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村子作为在中国工业变迁过程中具有代表性作用。因而,在这里给我的启发式,在我们现在的学习当中,要做调查时,研究的案例和区域的选取应该具有代表性,而且范围不要太广,这样有利于我们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而且也有典例的作用。

第二,文中介绍了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引出了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的“嵌入性”问题。在文章的前面几章讲的是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的扩展等这些村庄的基本情况,主要是为了阐明经济生活与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长时期以来,社会学家、人类学家都普遍认同,在前工业化社会,经济行为深深地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受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文中所说到的非经济因素有许多,例如,村里人以务农为主,工商业主要由外来人口承包。对于人口的控制,家庭婚姻、财产的传递等等。那么经济行为是否是具有嵌入性?通过《江村经济》所得到的描述,不可否认,多多少少这些非经济因素对于农村的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作出如下的假设,如村里人以务农为主,工商业则是外来人,那么经济发展多元性则会受到限制,人口的控制一定程度是限制了消费的增加,家庭婚姻无法促进区域间的交流等等。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经济行为变得越来越自主。经济交换行为不再以交易的社会和亲缘义务来定义,而是以个人利益的理性计算来定义。那么,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在现代化的工业进程中,经济行为的“嵌入性”是否已经消失?在阅读的过程中,这让我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以学习《江村经济》为基础,针对经济行为对社会结构是否产生“嵌入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三,中国工业的变迁。在当时,开弦弓村主要是以蚕丝业为主,也是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国正面临着从农业经济逐步向工业经济的艰难转型阶段,对于开弦弓村的实地调查对全国的工业变迁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文中费老用较大的篇幅,详细地说明了蚕丝业变迁过程、促进变迁的条件、变革的力量及其意图、当地对变革的支持、养蚕的改革计划、合作工厂、政府的支持、改革的困难以及对亲属关系的影响这九大部分。

合作工厂改革取得成效生产出优质的生丝,但是借款付息、丝价跌落使企业受益逐年下降的问题一并存在,使最终蚕丝业改革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在这里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变革的力量及其意图中里面有说到,他们意识到生丝价格低落及其贫困加剧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知道他们为了恢复原有的经济水平需要技术上的变革,但是他们的知识有限,并不能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所以只能依靠于外界力量。而当时的外界力量即是女子蚕业学校。而在后面改革的问题中也有提到,只要教育工作跟不上工业改革的步伐,合作工厂可以只为人民而开设,部分属于人民,但绝不可能真正有人民管理。所以说,教育是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映射到现在的社会,不仅要灌输技术类的教育而且还要培养管理类的教育。总体来说,费老先生在研究蚕丝业的改革十分详尽,对于国内其他的地方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

我对《江村经济》的心路历程

在我阅读《江村经济》的期间,恰逢是我在撰写一篇关于劳动迁移决策的相关文章,在选择调查区域的时候,我也认真思考过,什么地方,多大的区域才更具有代表性?然后在进行实地访谈当中,我又继续读到《江村经济》中的几种调查方式,发现数据的获取或许不一定真的能从当地人或者相关部门中直接得到,而是要通过咨询计算估计并且加入抽样调查补充等一系列方式来获取。在书中的各种表格,也是对于我在写作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复杂的描述好像蚕丝业变迁过程,原来还可以用表格图解这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江村经济》一书陪伴我写完了我的文章。从中使我受益匪浅,在未来的日子中,我应该还会回头翻第三次、第四次,或许在那时候我又有新的发现。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6/12/14 0:00:54
当前页:3/4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